小编财小荟去图书馆里翻阅财会杂志,来给视野财享荟找一些题材,以及在相关的微信群里展开讨论。看着书架上摆列的整整齐齐的各财会杂志,财小荟就想跟大家讨论一下,谁还在阅读财会杂志,以及大家对财会杂志的看法如何?
没想到微信群里展现出来的讨论多种多样,完全没按照预想的套路来,财小荟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资深会计人
其实从话里行间能够看出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观点态度。
财小荟所熟悉的几位资深的会计人,大都有2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谈起财会期刊来,是含着深深的感情。他们谈到,在当初学习会计知识的时候,途径非常狭窄,找不到参考资料,唯一的除了课本就是这些财会期刊了,每一本恨不得翻烂把知识点都能够掌握了。而每一次的规则变革,新的管理理念,都是通过财会期刊进行学习和掌握的。
可以说,财会期刊在他们的职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财会期刊捧在手里,仍旧是沉甸甸的感觉,充满了信任,和对过往的回忆。
他们,读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是情怀。
二、财会管理者
这个分类或许会引发争议,不过你能理解财小荟所指的是工作10年左右的会计人,大多是经理、总监了。
这个群体所处于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财会专业领域里,新会计准则的变更,管理会计的兴起等等,他们更需要的是多元的知识获取途径,比如参加培训班、相关书籍学习、音视频资料学习等,财会期刊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开始弱化下来,原因是出版周期的限制,以及篇幅的限制。
一些爱学习的管理者说,有时候阅读财会期刊的时候,虽然文章不长,但里面的一个思路能够启发,就觉得非常值了。读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质量有保障,读是一件事的综合解决思路和做法,很多的案例是有情境代入感的,自己单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文章给了借鉴意义。
三、财会新人
财小荟把入行3年内的财会人称为财会新人(不服来辩)。
这个群体是成长在电子产品上的,各类的手机、pad、电脑等,所获得的资讯也是电子化的,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都举不出来有什么财会期刊,更别说阅读了。不过他们提到经常看到领导在读。
如果说遇到业务问题或想学习了怎么办?很简单,就是利用网络平台,能够尽快的获知自己想要的答案,简直一分钟都要等不得。很难理解还要一个月或半个月来等一本期刊再去寻找相关知识的想法。
随着时代的变革,一件事物很容易被不同的看法所判断取舍。
如果你有,就请说说你的财会期刊的故事吧。